工业领域目前还看不到新的发力点。
在当前阶段,锂电行业增长有所放缓,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亦有所放缓,3C电子行业疲软延续,金属制品进入下行周期,食品和医药行业均呈现下滑的趋势,其它一般工业鲜有复苏迹象,新的增长动力似乎难以觅见。
面对这种市场局势,工控企业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它们究竟是应该集中精力于专业领域,还是应该探索业务的多元化?究竟是坚守已有的成功模式,还是勇于创新,寻求新的突破?
以上都是每家企业必须深思熟虑的关键问题。
康士达作为一家智能系统开发厂商,自成立之初,便始终秉承立足于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核心理念,如今其已成功打造出一系列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通过ISO9001认证。
发展至目前,其产品已在工业控制、机器人、机器视觉、AGV、自动驾驶、服务器、网络安全、边缘计算、三维建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与新松、上汽等多家知名企业达成合作。
而对于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寻生存和发展机会,康士达总经理袁强深有见地。他认为,智能控制技术是工业智能制造的主要应用技术,在这一领域中,企业不仅需要进行全面的战略布局,同时也要精准掌握业务板块“上升”和“下沉”两个关键维度,确保企业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康士达总经理袁强
在康士达科技智能制造论坛上,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也指出,上一个十年基本完成自动化基础的搭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扩展,智能化软硬件的关注度持续上升。而机器视觉、力觉和触觉等多种传感器是机器人实现感知智能的基础,亦是机器人智能化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
专注工控,让设备更智能
智能制造被视为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而工业自动化控制则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基础。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工业控制的政策和法规,促进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颁布以来,工控机的下游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拓展,工控机逐渐进入机器人、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力装备以及轨道交通等多个新兴领域。
尽管工控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市场前景可期,但国内市场依然面临若干挑战,包括国内企业起步较晚,行业基础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部分核心器件国产化低等。
的确,当前全球范围工业控制被欧美及台系品牌占据巨大市场份额。这些品牌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功能全面的产品,获得庞大的客户群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
虽然我国工业控制器本土品牌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知名厂商相比还存在差距,但近年来本土品牌凭借灵活设计、快速响应、成本、服务等本土化优势,也在不断缩小与国际知名厂商的差距,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康士达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企业。
2009年,康士达在深圳正式成立,仅用了短短3年时间,就在D.S,N.S,Retail,Thin Client等行业与TOP3企业展开合作,并迅速在浅工控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到了2015年,其开始将触角伸向深工控和服务器行业,并在2016年进一步扩大对机器人和机器视觉领域的布局。2018年,其在东莞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进一步增强了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势力。
到2020年,康士达在工控、机器人、机器视觉、AGV等深工控领域实现了快速发展,并与多家头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2022年,其继续巩固并加强在深工控领域的地位,开发智能软件和系统,并成立智能系统研究院及上海分部。2023年,其又增设了北京分公司。
技术为“王”,真诚为“后”。康士达能够在本土工控机品牌中脱颖而出,还得益于其研发实力、降低成本、快速响应、非标定制化等四大核心竞争优势。
据袁强介绍,康士达的研发团队拥有15年以上行业定制开发经验,并拥有自建工厂以确保产品品质和交期。通过物料本土化和人才本土化,有效降低成本并保持合理的利润空间。此外,还能够无条件的及时响应售前、售后服务,降低定制门槛,以贴近并顺应客户需求,从而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发力智能工控,重塑制造未来
当前,工业自动化正处于技术革新和市场挑战的交汇点。在这个关键时刻,智能控制技术作为工业自动化的中枢,正在重塑制造业的未来景象。
智能控制技术覆盖了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系统与控制、人工智能控制等多种形式,不同行业需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智能控制技术类型以达到最佳的自动化效果。
虽然智能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其发展过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单一的控制技术无法满足复杂应用需求;智能控制系统的集成度低,供应链零散;智能控制侧重于服务端等,都是目前智能控制技术在实际工业应用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障碍。
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控制企业,康士达致力于将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各类工业场景中,旨在优化生产流程、提升品质和降低操作成本等。
针对“单一的控制技术无法满足复杂应用需求”这一痛点,其利用AI+大数据深度学习的控制策略,有效满足复杂场景下的控制需求。为了应对“智能控制系统的集成度低,供应链零散”问题,其提高集成度,并通过“控制+驱动+执行”一体化策略,实现了设备的小型化。此外,针对“智能控制侧重于服务端”这一局限性,其部署了边缘控制主机,从而实现及时的智能控制,并有效节省了带宽资源。
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时期发展特点,就是将大量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集成到一起,以此组成一个全新的智能发展系统,而工控机是驱动工业控制智能化的核心力量。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创新和深耕,康士达的智能工业控制器产品凭借着高性能、稳定性和易于集成、灵活扩展等特性已在行业内闻名。
特别是在机器人和3D视觉领域,其已成功推出多个优秀案例。比如,基于英特尔12代酷睿Alder Lake P高性能处理器的智能工业控制器U12TK,基于瑞芯微新一代高端主控RK3588的边缘控制器358TK,基于英特尔12代13代酷睿Alder Lake S高性能视觉控制器Q6AMV等经典产品。
康士达提供了从设备本体到设备侧,到网络侧,到产线侧,再到工控机和工控主板的全系统解决方案。
据康士达介绍,智能工业控制器U12TK具备多项优势:一体式散热设计有效隔绝灰尘,紧凑型小尺寸主机设计便于安置,支持2路CAN Bus扩展/AI加速卡扩展,散热器模块化设计便于拆卸维护。基于以上特点,智能工业控制器U12TK可适用于工业控制、工业物联、机器人等多个应用场景。
在机器人应用领域,U12TK优势尤其突出。例如在焊接机器人控制中,利用12代Intel酷睿高性能处理器,强大的CPU及GPU运算能力,完全满足3D相机数据采集处理,实时建模定位,以及实现机械手壁的实时控制。
在2023年高工机器人年会上,袁强还特别介绍了针对AI-BOX、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开发的新产品——“边缘计算控制器358TK”。
这是一款基于瑞芯微RK3588旗舰级处理平台的产品,具备高性能和强大算力。采用8nm工艺设计,搭载四核A76+四核A55的八核64位CPU和ARM高性能GPU,内置6T算力的NPU,不仅提供了卓越的视觉处理能力和性能提升,还支持8K视频编码解码和高达8K显示处理能力,使AI视觉运算成为可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RK3588高性能处理平台和内置的6T算力NPU,不仅能够实现高效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实时响应,还能有效减轻云平台服务端压力,为基于VSLAM视觉导航的AMR快速处理数据,提供加速。
此外,袁强还重点强调了另外几款新产品,包括专为工业控制、物联网关、机器人等领域设计的机器人控制器E68TK,以及适用于工业控制、机器人、机器视觉等领域的机器视觉控制器Q6AMV等。
从简单的控制器到复杂的智能系统,康士达的每一款产品都体现出对精湛工艺和技术创新不懈追求。这些创新产品不仅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表现突出,还在节能减排和降低运维成本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和好评。
小结
总体而言,康士达在工业控制领域的成就引人注目。其不仅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而且在向客户提供高效且可靠的解决方案方面也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未来,随着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康士达将继续扮演着智能工业控制的关键角色,并硬核助力全球工业的进步和转型,开创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新工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