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S7-1500项目设计与实践全套教程! 西门子通讯原理与方法精通教程免费下载!
600多例电子维修妙招维修工程师宝典!
600多个电工常用电路图集打包免费下载!
热门品牌的PLC编程系列丛书免费下载!
工控行业有超过上百年的历史,全球市场大浪淘沙已经形成欧美日三足鼎立之势。原来的几百个厂商目前只剩下几十个,如最著名的西门子、施耐德、ABB、欧姆龙等。得益于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较早,制造业的兴起对工控产品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制造强国中诞生了全球领先的工控企业。
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我国工控开始进入加速进口替代阶段,国产工控品牌也随之快速成长。
行业洗牌:巨头崛起,小型企业发展缓慢
2010年以来,行业洗牌,巨头崛起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工控市场在复合增速 15%,金融危机来临后工控市场下降到6%,之后得益于国家实施的4万亿刺激计划,我国经济2010年、2011年均保持了不错的增长,工控市场规模在这两年也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在此期间,由“华为+艾默生”衍生出的汇川技术、麦格米特等一批优秀企业在2010年后陆续上市,国产品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从2009年的不到25%左右增长到 2017年的接近35%。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我国工控开始进入加速进口替代阶段。
优秀企业的上市犹如猛虎添翼,融资能力、品牌影响力的再次提升。市场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残酷,领军企业会衍生出纵向升级产品或横向延伸相关配套产品,以应对快速发展和多变的市场需求。近几年来,国内企业上市后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与进口品牌的较量也进入到从低端到中高端的全面竞争阶段。
大中型企业发展快于小型企业
中国的自动化产业目前已经比较清晰的竞争力,部分细分业务也已进入全球供应链,行
业发展也可能会叠加全球化发展的特点。
工控行业自70年代之后没有太大的技术颠覆,所以格局总体比较稳定,目前的竞争主要是应用层面的创新,考验的是提升投入产出比、控制扩张边际成本的管理能力。行业格局已比较清晰。一方面,国内强势公司进入深度的国产化替代时期,并迫使外企从自 80 年代大进攻、大扩张进入停滞并开始出现趋势性收缩;另一方面,国内自动化企业野蛮发展的势头也在收尾,2011年之后基本没有新的创业公司再站起来,最近几年,反而是大中型公司反而比小公司发展的更快。
有产品、有管理的中国公司能够走得更远。一些有产品支撑、有管理的中国公司,例如汇川技术、宏发股份,这些公司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从小公司逐渐成长为大公司,与此同时,这些企业的竞争力方向没有改变,产品和项目却是在真真切切的增长。行业仍有长期繁荣,优势企业优势仍在。制造业是为需求服务的,自动化产业下游宽泛,是国内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如果宏观经济真的持续疲软,也可能给国内优质企业的当期业绩增长或估值带来扰动。
但放到稍长一些的时间轴来看,自动化产业仍将有十年以上的繁荣,而这些企业的竞争优势,大概率会延续甚至加强,因此,这种波动并没有改变这些公司在中长期的创造力。如果真的不幸因为经济掉头影响了这些企业的业绩和估值,可能是一个战略性的买入时机。
行业领军企业发展走向
我国工控企业大多由单一产品或子行业开始起步,如汇川技术最早专注于电梯电机控制器和变频器;麦格米特最初以电源与控制为核心产品;英威腾以通用变频器起家;禾望电气以风电变流器起家等。经过多年的资本运作和外延并购,国产工控品牌生产线日益丰富,已经出现了大平台化的综合工控企业,不仅单一产品具备市场竞争力,并且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可以带动下游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促进我国智能制造目标的实现。
汇川技术:智能制造+电动车电控“双引擎”
汇川技术成立于2003年,开始从事变频器的生产销售,目前其已从单一的变频器供应商发展成集驱动、控制、电机、精密机械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且其已掌握矢量变频器、伺服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编码器、永磁同步电机等产品的核心技术,业务涵盖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四大领域。
汇川技术由最早只专注电梯电机控制器和变频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不仅在原有领域实现了更大的收益,而且多个新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2008 年时,变频器收入占比高达 95%以上,总营收不足两亿元,然而自2010年上市以来,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自2010年上市以来,汇川技术经历了从单一变频器产品向系统化工控产品,再到平台化电气产品的双维度发展。产品结构、收入、利润体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系统化与平台化结合,2015 年之后公司再次腾飞。当收入利润达到一定规模后,单纯的依靠系统化的加法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高速增长的要求,工业自动化在系统化发展的领域产品种类、服务范围会愈加扩大。同时通过平台化,增加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种类,特别是进入 B2B2C 的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打开市场大空间。
截止到 2017 年底,经过十年的努力,汇川变频器业务占比降低到不足 50%,新能源产品和伺服系统所占份额逐步提升,总营收高达 44.77 亿,收入总额是 2008 年的 22 倍。
2018年工控行业整体呈现前高后低局面,公司依托行业营销+行业解决方案模式,紧抓细分领域结构性机会。2018年汇川实现营收58.67亿元(变频器类占48%、伺服系统占 20%、PLC 占5%、新能源汽车占 20%、其他 占7%),同比增长22.81%;实现归母净利润11.66亿元。其中通用自动化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5.87 亿元,同比增长32.05%;电梯一体化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 22.34%;电液伺服事业部+伊士通团队合计完成销售收入4.95亿元,同比增长只有 3%;工业机器人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0.84 亿元,同比增长11.55%;新能源汽车业务共实现销售收入8.41亿元,同比下降7.97%;轨道交通业务实现收入 2.12 亿元,同比增长 111.55%。
目前,汇川技术已经搭建起三大技术平台:电机驱动与控制、电力电子与工业网络通信;四大业务板块:工业自动化产品、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
汇川技术的成长路径与安川电机相似:单一产品切入,目标是供应工业解决方案:16年成长路径紧扣行业发展,从单一产品到工业解决方案:2008年布局伺服+PLC、2013年布局工业机器人、汽车电子、2015年布局乘用车、2017年布局智能制造,契合制造业发展路径。
19H受行业影响有所回落,但工控业务远未到天花板
据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通用变频行业市场空间近200亿,汇川市占率14%,仅次于ABB,19H营收同增11%,仍领跑行业,紧抓纺织等行业机会加速渗透,EU市场不断突破,其已在替代欧洲巨头同类型产品;3C、锂电、机器人等行业对伺服需求高,受贸易战影响下游手机、TP、硅晶行业景气度不高,19H版块-7%,目前市场规模105亿,汇川市占率约10%,公司紧抓锂电等行业机会,市占率还在提升; PLC&HMI与伺服相关,公司重点布局解决方案:PLC版块19H1下滑3%。中型PLC推出提升整体解决方案配套能力,与伺服等打包销售,市占率将快速提升。从长远来看,工控成长性高、行业进口替代空间仍大,汇川工控业务还远未到天花板。
我国工业机器人增长空间巨大 差异化和技术自主是汇川独有竞争优势
以每1万名制造业工人为基数对应的机器人安装数量,2017年全球平均水平为74台,而中国只为68台,跟国际一线水平相差更远,未来仍有大幅提升空间。历史上外资企业在重型机器人方面优势明显,国产品牌低端渗入占30%份额,未来将持续提升。中国工业机器人已占全球1/3销量。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13.8万台、占全球36%,远高于全球29.6%的增速。
据悉,汇川已将工业机器人列为与智能制造、汽车电子并列的战略重点方向。目前,汇川掌握伺服系统和控制器两大核心部件,是国内唯一具备核心零部件自主能力的机器人厂商。汇川的伺服性能已与外资相当,控制器产品的平台和算法也很先进,虽然减速机目前仍需采用日系产品,不过其同类产品也在研发推进中。
凭借对下游行业的深刻理解与“核心部件+整机+工艺”的竞争优势,2018年汇川工业机器人产品在手机制造、锂电、TP 等行业实现批量销售。2018-2019年行业景气下行,但汇川机器人业务同比继续增长。2019年1-9月,汇川工业机器人业务实现销售收入0.71亿元,同比增长16.85%。
收购贝思特完善电梯一体机布局
汇川公司电梯一体机是其行业挖掘典型案例,占国内1/3份额、全球约1/5份额,10年复合增速41%。公司在全球可达市场70%,国内外营收占比约8:2。公司收购默纳克后2007-08年创造性推出一体化产品,功能不变而成本降低50%以上,调试时间由半天缩短为半小时。默纳克已为全球提供超100万台电梯一体化控制器及变频器产品。2007-2018年,汇川技术电梯一体机营收复合增速40%持续正增长。2019年汇川以现金+定增收购国内领先的电梯零部件供应商贝思特100%股权,本次收购属战略性收购,联手打造全球一流的零部件供应商。
通过收购公告不难看出,汇川技术垂涎于贝思特国际客户资源的意图颇为明显,连对贝思特介绍给汇川技术的客户订单都可以算到利润指标中。根据公告,贝思特与包括奥的斯、通力、蒂森克虏伯、迅达等绝大多数国际品牌电梯厂商长期合作,且已进入其中部分厂商的全球供应商体系;汇川技术电梯一体化业务客户已覆盖了绝大多数国产品牌电梯厂商。
汇川技术表示,本次交易后,将与贝思特将协同发展,相互导入市场、客户和渠道资源,利用产品和技术联动、大配套等方式共同做大增量,一方面协助贝思特产品加大渗透国产品牌厂商市场,另一方面贝思特将协助公司开发进入更多国际品牌及海外客户的供应链体系。
今年上半年,汇川电梯一体化业务实现销售收入6.2亿,同比增长12.32%。由于贝思特自2019年7月被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贝思特在2019年第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约7.18亿元,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电梯行业的领先地位。
新能源汽车以及轨道交通
2016年开始汇川大举布局新能源乘用车,彼时拟投入20亿元,打造了超800人的研发团队。目前,汇川已是国内乘用车电控领域实力最强的公司,其不仅是客车绝对龙头宇通的独家供应商;在物流车方面,其已为东风、陕汽通家、新龙马、大运等多家车企供货;在乘用车方面,其不仅已实现向国内二线车企供货,正积极推进与国内一线品牌和国际品牌的工作。
2019年1-9月,汇川实现营业收入约49.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61%;实现营业利润约7.3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6.44%;实现净利润约7.1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4.01%。新能源汽车业务方面,虽然新能源乘用车业务出现了快速增长,但汇川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销售收入约3.41亿元,同比下滑23.45%。
有由此看来,汇川新能源汽车业务要复制电梯的成功之路,走得还是稍显坎坷。根据2035年电动车发展规划,2035年国内电动化率超过50%。新能源汽车2025年全球有望到1300万辆以上,电控市场规模超1000亿,汇川厚积爆发抓住历史机遇,有望创造上百亿的收入体量。
此外,2015年汇川完成对江苏经纬39.3%股权收购暨增资,股权收购及增资完成后,汇川技术持有江苏经纬50%股权,正式进军轨道交通领域。汇川轨道交通业务“走出苏州”的战略目标在2017年得到实现后,2019年第三季度其轨道交通业务实现销售收入约3亿元,同比增长135%。
中国正在加大轨道交通的投资力度,未来国内地铁、轻轨项目的建设将为轨道交通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而牵引与控制系统是轨道交通车辆的核心部件之一,市场容量较大、技术门槛较高,未来汇川或在该领域参与竞争。
英威腾:聚焦自动化和能源电力,积极拓展轨道交通领域
英威腾成立于2002年,凭借短时间内以变频器产品迅速占据国内市场,并延伸到新能源、轨道交通牵引、矿用防爆、能源管理、楼宇智能等领域。2010年,英威腾在深交所上市,于2011年正式控股上海御能进军伺服系统。御能动力是纺织机械伺服系统的细分龙头,同时其通用型号的伺服产品也正在推向市场。
据悉,英威腾长期致力于工业自动化和能源电力两大领域,产品覆盖变频器、PLC、伺服系统、电梯智能控制产品、UPS 电源、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等,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产品线最为丰富的领军企业之一,位列国内工控企业的第一方阵。其低中高压三大系列变频器,在起重、拉丝和煤炭等领域优势明显。
年报显示,英威腾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2.3亿,同比增长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2亿,同比下降0.7%。从业务结构来看,变频器、UPS电源、其他是企业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具体而言, 变频器相关产品营业收入为11.9亿,营收占比为53.3%。UPS电源相关产品营业收入为4.9亿,营收占比为21.9%。其他产品营业收入为3.7亿,营收占比为16.8%。
报告期内,英威腾工业自动化业务持续稳定增长,电源业务保持高速增长,轨道交通由研发阶段全面转入生产交付阶段,按照交付进度确认了部分收入,新能源汽车、光伏业务受国家政策及行业变化,业绩未达预期。
此外,2019年半年财报显示,英威腾实现营业收入约10.61亿元,同比增长2.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1084.3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9626.87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4483.37万元,同比下降47.75%。
报告期内,英威腾整体营业收入较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工业自动化板块收入持续稳定小幅增长、网络能源板块收入出现小幅下滑、新能源汽车业务受国家政策影响有所下滑、轨道交通首个订单有序交付逐步确认收入。
进军新能源汽车以及轨道交通行业
近年来,英威腾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一直在 10%以上,2016 年达到13.4%。其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研发能力和综合技术水平在国内内资品牌中处于领先地位。
据悉,目前英威腾拥有一支规模和开发能力在国内名列前茅的研发技术团队,并已掌握变频器、PLC、伺服系统、牵引系统、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UPS、永磁同步电机等产品核心技术,公司所研发的矢量变频器代表了国际先进水平。而智能制造及电动汽车领域的加速发展,有望为其带来更多利好。
2014年英威腾与欣旺达联手,合力拓展电动汽车上下游,公司长期以来立足电机变频驱动,掌握电动汽车电机控制的核心技术,而欣旺达在锂电池模组方面优势明显,通过创造性的技术互补、分时租赁等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开创性的电动汽车整体解决方案。
2017年英威腾轨交业务破冰,2019年正式进入轨道交通市场。
英威腾轨道交通业务于2017年中标深圳地铁9号线,实现市场破冰,2018年轨道交通业务由研发阶段全面转入生产交付阶段,并按照交付进度确认了部分收入。今年12月8日,深圳地铁9号线二期工程正式通车,该工程列车全部使用英威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车辆牵引系统。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地铁通行里程必将大增,未来英威腾轨交业务有希望向全国更多城市进行推广。
麦格米特: 基于电力电子技术平台实现「跨界」
麦格米特2003 年成立,最开始做定制电源产品起家,直到2011年其定制电源产品还占据总营收的主要份额。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麦格米特从定制化电源产品到各种电源设备、智能家电设备、工控自动化产品,实现了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在传统优势产业电源制作的基础上其搭建了数字化电源控制技术平台,又进一步拓展了功率变换硬件技术平台、系统控制与通讯软件技术平台,形成了本公司的大平台体系。
今年1-9月,麦格米特营业收入26.52亿元,同比增长64.67%,电气设备行业已披露三季报个股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1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125.1%,电气设备行业已披露三季报个股的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15.68%。
据悉,麦格米特几大业务是基于同一技术平台下的跨界衍生,未来将有更多的产品推出,即利用好自己现有的研发平台,灵活的根据市场的需求,结合新的应用,不断进入新的领域。从其近几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有三个变化:1)公司在家电电源领域的下游应用从电视进入变频空调、变频微波炉、智能卫浴;2)从家电领域进入工业电源领域,包含通信电源、医疗电源、工业导轨电源;3)进入工业自动化领域,包含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伺服、PLC、焊机、工业微波设备等产品。
麦格米特自上市以来,依次收购了春晖能源、杭州乾景、上海瞻芯、沃尔吉部分股权,分别涉及光伏、智能采油设备、半导体、防暴电子产品等领域。此外,麦格米特 2018 年拟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权,增加协同效应,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麦格米特以电力电子技术为核心技术平台,以智能家电电控、新能源及轨道交通、工业定制电源、工业自动化等为核心产品,以细分行业标杆企业为核心客户群体,不断实现技术强化、市场深耕、产品推陈出新与持续领先,整体业务均衡,盈利水平较好。
与此同时,公司擅长寻求小而美的标的实现高效外延,以怡和卫浴为例,公司通过初步合作、参股、控股、收为全资子公司,实现梯度化管理与版图扩张;通过将平台化技术、营销、供应链、制造等赋能给子公司、有机结合,实现“1+1>2”。
切入智能家居行业 带动公司业务快速增长
看到现在消费升级及绿色生活所带来的商机,麦格米特将业务重心放在了更贴近消费者的智能家居行业。2012年开始,麦格米特向智能家电行业转型,公司的主营业务转向智能家电电控产品。
2013年以来,麦格米特智能家电电控产品收入不断增长,2017年公司智能家电电控产品销售收入 7.32 亿元,同比增长 35.43%,其中变频空调控制器在海外市场取得规模突破,增长超过 200%,智能卫浴整机增长超过 60%。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和国际产业转移向纵深发展,其智能家电电控业务有望迎来新一波增长。
信捷电气:未来通过控制和驱动的深度结合,提升产品竞争力
信捷电气是国内 PLC产品龙头企业,以控制层 PLC 为主营业务,产品沿产业链向驱动层产品、感知层产品积极延伸,积极布局和PLC有协同效应的产品,业务布局主要为可编程控制器(PLC)、人机界面(HMI)、伺服控制系统、变频驱动、智能机器视觉系统、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系列及整套自动化装备。PLC 营收占比约为总营收的50%。
报告显示,信捷电气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3.54亿元、净利润1.01亿元,分别增长17.02%和24.29%。2018年营业总收入5.90亿元,同比增长22.07%;利润总额1.73亿元,同比增长10.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22.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20.23%。2019年前三季度信捷电气营业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长6.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10.27%。
近年来,信捷电气在小型PLC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从2011年的2.7%,提升至2016年的5%。业内人士分析,信捷电气凭借成本、服务响应时间、技术、定制化以及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巩固小型 PLC 本土品牌龙头地位的同时,并向中型 PLC 拓展产业链。
分析认为,未来信捷电气PLC及伺服业务在市场规模及公司市占率水平有望实现双升下保持高增速。在产品技术方面的突破、与一线品牌客户重合度低、高性价比、本土化服务响应速度快为其主要竞争优势。同时工控市场回暖,主要推动力为 OEM 市场,PLC、伺服作为 OEM 市场核心部件,下游需求旺盛,预计2020年均达百亿级别,且进口替代空间较大。
纵观制造强国发展历史,其背后均有全球领先的工控巨头作为坚强的技术支持,我国提出“中国制造 2025”目的在于要改变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国产工控品牌必须快速成长。2017 年我国工控市场规模达到 1656 亿元,预计到 2020 年规模将达到 2000 亿,足够孕育大市值的工控企业。
End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