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启航新征程,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邀你共筑未来!

[复制链接]
查看87752 | 回复0 | 2024-5-20 14: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启航新征程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邀你

共筑未来!



院系介绍

广东理工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坐落于美丽的广东理工学院高要校区,学院因图强而生,因质量而立,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强。学院下设电气工程教研室、电子信息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自动化教研室、机电一体化教研室、实验中心和党政办公室。

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4个本科专业,设有机电一体化1个专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校重点专业。现已形成了应用型本科、专科双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已培养毕业生五千余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共计175人,由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能扎实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组成,授课教师中现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数占比46%,硕士以上学位人数占比60%,省级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民办优秀教师1人,肇庆市优秀教师1人,校级师德标兵1人。



学院荣誉

学院注重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现有校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一流课程3门。近几年,学院教师主编、参编教材21部;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5项,发明专利2项,软著3项;发表论文137篇;承担省级教科研项目5项,市级科技项目1项,校级教科研项目56项。

学院培养的学生竞争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2015年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2017年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2019年获得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3项;2021年获得iCAN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华南赛区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22年获得第十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电子类广东赛区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9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东省赛区三等奖1项;2020年获得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三等奖2项;2021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东赛区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实训中心

学院有良好的办学条件,设有电气、电子与通信、自动化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建有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高频电子、单片机、EDA与仿真、自动控制原理、DSP技术、感测技术、嵌入式系统、PLC应用、工控系统、过程控制系统、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程控交换、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力系统与继电保护、电工实训等专业实验室。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与科大讯飞联合办学,在2个本科专业开设“人工智能方向”。与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美的集团、万和电器等15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平台。实施“3+1”教学新模式,合作完成企业综合实习实训。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设立了“PLC设计工程师”职业培训中心,是广东省机电类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指定考点、电子工程师认证考点。推行“双证书”毕业制,开展“电工证”、“高压电工操作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项目工程师证”、“SolidWorks助理工程师”等9项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认证,职业资格证书持证率达90%以上。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各专业面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面向电力、汽车、化工、电子、交通、冶金、建筑等传统产业,培养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和通信工程等专业技术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工作稳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可胜任相关专业助理工程师和工程师岗位工作。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设有电气、电子与通信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建有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高频电子、单片机、EDA与仿真、自动控制原理、DSP技术、感测技术、嵌入式系统、PLC应用、工控系统、过程控制系统、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程控交换、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力系统与继电保护、电工实训、职业资格证书实训、创新创业等专业实验室。



感测技术实验室



工业自动化控制



智能工厂控制中心



生产运行控制中心



专业介绍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

【专业代码 080601】

专业定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分类为电气类。本专业是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时的首批本科专业之一,由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承办。学生经过四年修业期满毕业后可授予本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本专业主干学科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主要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存储和利用,主要学习电路、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计算机技术、电机学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

主要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本专业依据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具备电气与控制学科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解决电气与控制工程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符合广东省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掌握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工厂供配电、自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与PLC等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具有解决电气工程领域中装备设计与制造、系统分析与运行及自动控制等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等部门从事设计、研发、运行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

学生毕业5年后,可取得本专业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学生毕业5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素质目标

具有爱国敬业精神、工程职业道德、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熟悉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身体健康。

2、知识目标

能多途径开展自主职业学习和终身学习,不断拓展知识,提升能力,实现职业发展空间的不断提升。

3、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与工程技术,具有独立发现、分析与解决发电、供配电、工企业等行业电气工程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具有电气自动化设备与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开发能力。

(3)能够跟踪电气工程领域发展,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具有创新能力。

(4)具有国际视野,具备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电气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能力。

4、岗位目标

胜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师或助理工程师岗位工作。

培养规格:

1、学制学位

(1)学制:标准学制为 4 年,可在 4~7 年中完成学业。

(2)学分:需修满170学分。

(3)学位:符合广东理工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毕业要求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对学生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基于工程案例的教学模式,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课程设计、课外实践、企业综合实践等多个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本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要求如下: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物理、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气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气领域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电气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气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气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电气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程实践和电气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气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电气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课程体系:

1、总体框架分类

(1)公共必修课

(2)基础必修课

(3)专业必修课

(4)公共选修课

(5)专业选修课

(6)实践课

2、核心课程

(1)自动控制原理

(2)电机学

(3)电力电子技术

(4)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5)电气控制与PLC

(6)自动控制系统

(7)工厂供配电

(8)电力系统分析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工程训练C

(2)电工实习

(3)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4)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5)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6)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7)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8)工厂供电课程设计

(9)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10)PLC课程设计

(11)企业综合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师资队伍:

1、专业带头人

关健,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广东省肇庆市科技专家,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审专家。历任教育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获得省级“师德先进个人”、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担任主持人,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教育部精品教材1部,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1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指导学生竞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企业实践经验丰富,原冶金工业部吉林冶金机电设备厂高级工程师,曾担任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厂副总工程师等职务。主持完成企业工程项目9项,累计价值996万元。其中供配电倒闸操作新产品项目“JKP-型微机防误闭锁模拟装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专业方向:电气工程、自动化。

主讲课程:《电气控制与PLC》、《电力电子技术》、《电路基础》、《电子CAD技术》等课程。



关健

2、师资队伍简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拥有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层次结构分布合理的专任教师队伍。专业带头人为省级教学名师,三级教授,在电气工程和控制工程领域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学团队为老中青相结合,主修专业背景以电气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电路与系统为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

形成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教授、副教授、讲师为主体的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优秀教学团队。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为100%,实践课教师80%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兼职教师均来电子信息行业大型企业的优秀工程师,多数具有副高以上职称。

教学条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设有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建有25个专业实验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实验设备价值902.8万元。

1、主要实验室

(1)电路实验室

(2)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

(3)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

(4)单片机应用实验室

(5)电力电子实验室

(6)电机与拖动实验室

(7)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

(8)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室

(9)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

(10)PLC实验室

(11)工控系统实验室

(1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室

(13)电力供配电综合自动化实验室

(14)电气仿真实验室

(15)EDA 实验室

(16)电气CAD实验室

(17)电工实验室

(18)创新创业实训室(双创学院)

2、校外实习基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广东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等省内外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20余个。满足学生企业综合实习课程的教学要求,使学生提高岗位工作能力,尽快适应就业,实现专业教学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3、部分实验室照片



工程系统实验室



电力自动化及继电保护实验设备



过程控制实验室



电机与拖动实验



电气仿真实验室



电力供配电实验室

4、主要开设实验项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专业特色:

1、面向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兴行业,定位合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面向广东省的电力系统,工厂供配电、新能源产业、智能制造、工业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支柱产业和新兴行业,培养应用型紧缺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相关的设计、安装、维护与管理工作,从事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线及控制系统的设计、组装与维护工作,配电线路的设计与安装等工作。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施“3+1”培养模式,通过1年企业综合实习,提高学生岗位工作能力,满足上岗工作要求,尽快适应就业,实现专业教学与就业的无缝衔接。教学中以OBE理念为指导,采用基于工程案例的教学模式,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高素质、用得上的专业人才。

3、校企共建产业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校企深度融合。与科大讯飞集团合作,增设“智能工业大数据分析方向”特色专业,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为人工智能产业紧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4、拥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优秀教学团队

专业带头人为省级教学名师,三级教授,在电气工程和控制工程领域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学团队为老中青相结合,主修专业背景以电气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电路与系统为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

教师队伍的学历、学位、职称等结构合理,形成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教授、副教授、讲师为主体的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优秀教学团队。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为100%,实践课教师80%具有企业工作经历。近年来教师共主持或参与省级和校级教研科、研项目31项,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或教材8部,获得国家专利10项;发表科研论文80篇。

5、具有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

本专业已经建设有电力供配电综合自动化、电力系统分析仿真、电机与拖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过程控制、感测技术、电力电子、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等25个专业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总值达1100万元。专业教学实验室配备完善,并不断更新添加设备。本专业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室开展校内实践教学,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实验、实训项目。实验设备利用率高,实验开出率100%,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6、校外实训基地丰富

本专业与广州杰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嘉拓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美的集团微波和清洁事业部、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基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15家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并签订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合作协议,共建15个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可以为实践教学提供多种技术岗位,可以满足学生进行多项实践活动的需要,使学生提高岗位工作能力,尽快适应就业。

7、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毕业生就业质量高

本专业人才培养取得较好效果,近年来,学生在“iCAN大赛”、“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等专业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和校级奖项30余项。实行多证书教育,毕业生在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之后,根据需要,还可获得2〜3个职业技能证书。

本专业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在实习阶段,企业就提前预定就业,近几年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大多数学生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从事的是南方电网、电力企业、电力设计院、自动化设备制造等行业。就业后,工作岗位技术含量高,工资待遇好,发展前景广阔。

2

通信工程(本科)

【专业代码 080703】

专业定位:

通信工程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分类为电子信息类,由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承办。学生经过四年修业期满毕业后可授予本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本专业主干学科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围绕新一代通信行业对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核心需求,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通信理论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信息通信领域的系统设计与应用、科学研究与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目标: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广东省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电子技术、信号处理、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等知识和现代通信技术,具有通信工程领域软硬件开发、系统与网络的设计与应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

学生毕业5年后,可取得本专业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学生毕业5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素质目标

具有爱国敬业精神、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工程实践中恪守伦理准则和职业道德。

2、知识目标

能跟踪现代通信领域技术发展,掌握现代通信工程领域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具有扎实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领域工程基础、专业技术及工程管理等知识。

3、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运用通信工程专业知识,具有对通信工程专业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2)具有通信工程领域软硬件开发、通信系统与网络的设计与研究的能力。

(3)能够与同行工程师和专业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具有组织与实施通信工程项目的团队合作和管理的能力。

(4)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创新能力。

(5)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现代通信技术、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在通信工程领域具有职场竞争能力。

4、岗位目标

胜任通信工程专业工程师或助理工程师岗位工作。

培养规格:

1、学制学位

(1)学制:标准学制为 4 年,可在 4~7 年中完成学业。

(2)学分:需修满170学分。

(3)学位:符合广东理工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毕业要求

通信工程专业主要学习通信理论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通信工程领域软硬件开发、系统与网络的设计和应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要求如下:

(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通信工程领域工程技术工作所需要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通信工程的专业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用于解决通信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物理、电子科学和通信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分析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通过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给定需求性能指标的系统,并在设计工作中具备创新能力,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和使用恰当技术、资源、现代工具、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通信与信息领域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程实践与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与评价针对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能够在通信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体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针对信息通信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并具备一定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课程体系:

1、总体框架分类

(1)公共必修课

(2)基础必修课

(3)专业必修课

(4)公共选修课

(5)专业选修课

(6)实践课

2、核心课程

(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2)信号与系统

(3)通信原理

(4)电磁场与电磁波

(5)高频电子技术

(6)数字信号处理

(7)嵌入式系统开发和设计

(8)移动通信技术

(9)移动智能设备应用开发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工程训练C

(2)电工实习

(3)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4)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5)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6)高频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7)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

(8)移动智能设备应用开发课程设计

(9)嵌入式系统开发和设计课程设计

(10)企业综合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师资队伍:

1、专业带头人

王振宇,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副教授,硕士导师,长期从事电子技术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主持编著教材2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数字逻辑电路》),参编2部(《数字逻辑系统分析与设计》、《英汉信息战术语词典》)。发表论文3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主持并参与院级教改项目10余项,获院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曾到安徽省6所高校作《电子设计竞赛与人才培养》讲座。获院级教学质量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主要讲授《电路》、《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EDA技术及应用》、《通信原理》、《单片机综合设计》等课程。



王振宇

2、师资队伍简介

通信工程专业教师队伍为老中青结合,专业背景以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为主,专业教师队伍的学历、学位、年龄、职称等结构合理,形成以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教授、副教授、讲师为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为100%,实践课教师80%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兼职教师均来电子信息行业大型企业的优秀工程师,多数具有副高以上职称。

教学条件:

本专业设有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实验设备价值512.2万元。

1、主要实验室

(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

(2)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

(3)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室

(4)通信原理实验室

(5)信号与系统实验室

(6)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

(7)移动通信技术实验室

(8)光纤通信实验室

(9)程控交换实验室

(10)智能通信实验室

(11)电工实验室

(12)创新创业实训室(双创学院)

2、校外实习基地

通信工程专业与佛山市沃特测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省内外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0余个,满足学生企业综合实习课程的教学要求,使学生有效的提高岗位工作能力,尽快适应就业,实现专业教学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3、部分实验室照片



通信原理实验室



信号与系统实验室



程控交换实验室



移动通信技术实验室



光纤通信实验室



智能通信实验室

4、主要开设实验项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专业特色:

1、专业定位合理,实用性强

通信工程专业面向广东省区及全国经济发展的通信互联网产业,本专业服务范围广,涉及5G通信行业、信息产业、互联网行业等,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通信产品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从事通信设备的生产、应用、维护、销售等工作。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实施“3+1”培养新模式,通过1年企业综合实习,提高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尽快适应就业,满足上岗工作要求,实现专业教学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出对学生的通信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与专业技术能力训练并重,职业技术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并重,就业竞争力提升与职业发展能力养成并重的特点。专业人才培养设置,以OBE理念为指导,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新方法,培养高素质通信行业的应用型人才。

3、校企共建产业学院

本专业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创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科大讯飞集团合作,增设“智能设备方向”特色专业,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与深圳讯方技术公司合作,增设“华为数据通信技术”特色专业方向,共建“华为ICT产业学院”。

4、拥有教学与实践并重的优秀教学团队

专业带头人在通信工程领域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学团队搭建为老中青结构,专业背景以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为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教师队伍的学历、学位、年龄、职称等结构合理,形成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教授、副教授、讲师为主体的教学与实践并重的师资队伍。

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为100%,实践课教师80%具有企业工作经历。近年来教师主持省级和校级教研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5、专业实验室齐全,实践教学条件完善

本专业设有与课程开发配套的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建设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高频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移动通信技术实验室、光纤通信实验室、程控交换实验室、智能通信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能够充分支撑学生实验实训课程及后续竞赛、科研开发、毕业设计的需求。

6、校外实训基地丰富

本专业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新的教学管理方式,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已与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京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外10余个企业开展稳定的校企合作,建成10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的企业综合实习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7、教学效果好,毕业生就业质量高

通信专业人才培养取得较好效果,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攀登计划”、“互联网+”、“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等专业竞赛中获得省级和校级奖项20余项。本专业实行多证书教育,毕业生在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之后,根据需要,还可获得2-3个职业技能证书。

本专业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在实习阶段,企业就提前预定就业,近几年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就业后,工作岗位技术含量高,工资待遇好,发展前景广阔。

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

【专业代码 080701】

专业定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分类为电子信息类,由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承办。学生经过四年修业期满毕业后可授予本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本专业主干学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是面向电子信息与通信行业,具有宽口径、广适应特点的专业。

本专业依据粤港澳大湾区及肇庆地区经济发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服务方向,确定“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定位,系统的培养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信息获取、信号处理、信号传输的专业知识,具有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的能力,能从事电子信息工程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适应广东省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电子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的基本技术,具有电子设计、信息处理、应用开发和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

学生毕业5年后,可取得本专业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学生毕业5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素质目标

具有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综合考虑法律、环境、社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2、知识目标

具有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学科领域工程基础、专业技术及工程管理等知识,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能够跟踪该领域的前沿技术。

3、能力目标

(1)具有熟练运用电子信息专业技术解决电子信息行业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具有对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进行研究、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3)具有判断性思维,具有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拥有团队精神,具备良好的交流、协调、合作、竞争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5)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式和环境,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提升能力和创新能力。

4、岗位目标

胜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师或助理工程师岗位工作。

培养规格:

1、学制学位

(1)学制:标准学制为 4 年,可在 4~7 年中完成学业。

(2)学分:需修满170学分。

(3)学位:符合广东理工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毕业要求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本专业是一个软硬结合专业,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要求如下:

(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电子信息领域工程技术工作所需要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用于解决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开发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和分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开发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并通过文献研究获取相关信息,整理、分析和归纳资料,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开发中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功能模块或系统流程,并能通过设计性实践环节检验设计的合理性。同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和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子信息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在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能够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团队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专业技术领域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中相关工程项目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

课程体系:

1、总体框架分类

(1)公共必修课

(2)基础必修课

(3)专业必修课

(4)公共选修课

(5)专业选修课

(6)实践课

2、核心课程

(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2)信号与系统

(3)数据结构与算法

(4)高频电子技术

(5)数字信号处理

(6)通信原理

(7)现代数字系统设计

(8)电磁场与电磁波

(9)嵌入式系统开发和设计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工程训练C

(2)电工实习

(3)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4)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5)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6)高频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7)嵌入式系统开发和设计课程设计

(8)现代数字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9)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

(10)企业综合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师资队伍:

1、专业带头人

王雁平,毕业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光学电子专业,学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早年从事军工产品及工控项目的研发,曾主持多项大型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从事教育工作以来,累计公开发表论文EI检索论文4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省级期刊3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1项,其中7项已经转让;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0多项;主持省级项目1项,企业横向课题2项;多次指导学生在国家级及省级科技竞赛获奖。

专业方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主要讲授:《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



王雁平

2、师资队伍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队伍为老中青结合,专业背景以电子、信息、计算机为主,学历、学位、年龄、职称等结构合理,形成以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教授、副教授、讲师为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为100%,实践课教师80%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兼职教师均来电子信息行业大型企业的优秀工程师,多数具有副高以上职称。

教学条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设有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建有20个专业实验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实验设备价值416.1万元。

1、主要实验室

(1)电路实验室

(2)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

(3)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

(4)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室

(5)通信原理实验室

(6)信号与系统实验室

(7)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8)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

(9)嵌入式系统实验室

(10)EDA 实验室

(11)电工实验室

(12)创新创业实训室(双创学院)

2、校外实习基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深圳市京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外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0余个。满足学生企业综合实习课程的教学要求,使学生提高岗位工作能力,尽快适应就业,实现专业教学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3、部分实验室照片



电路实验室



模拟电子实验室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



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室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



嵌入式系统实验室

4、主要开设实验项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专业特色:

    1、面向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兴行业,定位合理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面向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信息产业、电子产业、通信产业等行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电子产品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从事电子信息设备的生产、应用、维护、销售等工作。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实施“3+1”培养模式,通过1年的企业综合实习,提高学生岗位工作能力,满足上岗工作要求,尽快适应就业,实现专业教学与就业的无缝衔接。本专业秉承突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原则,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设置相关课程,搭建多学科课程体系,以OBE理念为指导,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校企深度融合,共建产业学院

按照“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培养模式的思路。与科大讯飞集团合作,增设“智能物联网与嵌入式”特色专业方向,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与深圳讯方技术公司合作,增设“华为云计算技术”特色专业方向,共建“华为ICT产业学院”。

4、专业教学团队优秀

专业带头人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教学团队为老中青结合,形成以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教授、副教授、讲师为主体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专业背景以电子、信息、计算机为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为100%,实践课教师80%具有企业工作经历。近年来教师主持省级和校级教研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5、教学条件优越

本专业设有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建设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高频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电子工艺实训、职业资格证书实训、创新创业等实验室,能够充分支撑学生实验实训课程及后续竞赛、科研、毕业设计的需求。

6、大力开展校企合,校外实训基地丰富

根据本专业设置和实习实训教学需求,目前已与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京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外10余个企业开展稳定的校企合作,建成校外实训基地12个,为学生的企业综合实习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7、毕业生专业能力强,就业质量高

本专业人才培养取得较好效果,近年来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等专业竞赛中获得省级和校级奖项20余项。

本专业实行多证书教育,毕业生在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之后,还可获得2〜3个职业技能证书。本专业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在实习阶段,企业就提前预定就业,近几年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就业后,工作岗位技术含量高,工资待遇好,发展前景广阔。

4

自动化(本科)

【专业代码 080801】

专业定位:

自动化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分类为自动化类,由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承办。学生经过四年修业期满毕业后可授予本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本专业主干学科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特点是“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

本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及肇庆地区,依据经济发展对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具备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应用自动化领域的基本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目标:

自动化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符合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等工作等的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

学生毕业5年后,可取得本专业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

学生毕业5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素质目标

具有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熟悉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知识目标

具备宽厚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扎实的自动化学科领域工程基础、专业技术及工程项目管理等知识,掌握自动控制工程领域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能够跟踪该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理论。

3、能力目标

(1)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能够对自动化装置进行故障诊断与处理,具有解决工程现场控制系统问题的能力。

(2)具有自动化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系统集成的能力。

(3)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具有独立分析、分工协作、交流沟通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具有自动化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能力。

(4)具有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

4、岗位目标

胜任自动化专业工程师或助理工程师岗位工作。

培养规格:

1、学制学位

(1)学制:标准学制为 4 年,可在 4~7 年中完成学业。

(2)学分:需修满170学分。

(3)学位:符合广东理工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毕业要求

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应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自动化专业人才,还应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及工程基础知识,良好地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针对自动化及相关领域中的基本工程问题具有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方案设计以及项目管理等能力,并且能够理解和评价工程问题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本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要求如下:

(1)工程知识: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以及电子技术、控制原理等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自动化工程领域的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自动化领域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软件编程,并具有运行与维护能力。在设计环节中,能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控制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技术方法对自动化领域的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实验设计、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自动化领域的实际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了解自动化专业相关行业在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标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承担的责任,能够基于专业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自动化工程实践和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自动化领域的专业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自动化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自动化领域的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课程体系:

1、总体框架分类

(1)公共必修课

(2)基础必修课

(3)专业必修课

(4)公共选修课

(5)专业选修课

(6)实践课

2、核心课程

(1)自动控制原理

(2)电力电子技术

(3)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4)电气控制与PLC

(5)自动控制系统

(6)计算机控制技术

(7)过程控制技术

(8)嵌入式系统开发和设计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工程训练C

(2)电工实习

(3)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4)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5)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6)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7)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8)PLC课程设计

(9)过程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10)嵌入式系统开发和设计课程设计

(11)企业综合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师资队伍:

1、专业带头人

林益平,教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校级十佳教学名师。曾任广东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员,肇庆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库专家,肇庆市安监局安全生产评审专家库专家。现任教于广东理工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指导的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广东省一等奖17项。肇庆市第九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主持完成广东省高校自然科技项目1项,广东省高校教研项目1项。企业项目(横向课题)3项, 其中大部分成果已经用于生产实践中。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

专业方向:自动控制系统、电气传动控制、计算机数字控制。

主讲课程:《自动控制系统》、《交流调速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开发和设计》、《电子设计与制作》等课程。



林益平

2、师资队伍简介

自动化专业拥有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层次结构分布合理的专任教师队伍。专业带头人在自动化领域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且本专业教师均具有良好的教学、教研和科研水平。

教学团队老中青结合,专业背景以自动化、电子信息、计算机为主,形成以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教授、副教授、讲师为主体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为100%,实践课教师80%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兼职教师均来自动化行业大型企业的优秀工程师,多数具有副高以上职称。

教学条件:

自动化专业设有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建有22个专业实验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实验设备价值690.1万元。

1、主要实验室

(1)电路实验室

(2)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

(3)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

(4)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

(5)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室

(6)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

(7)PLC实验室

(8)工控系统实验室

(9)过程控制实验室

(10)电气CAD实验室

(11)电力电子实验室

(12)单片机应用实验室

(13)嵌入式系统实验室

(14)EDA 实验室

(15)电机与拖动实验室

(16)电力供配电综合自动化实验室

(17)电工实验室

(18)创新创业实训室(双创学院)

2、校外实习基地

自动化专业通过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目前已与广州小蚁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弘德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分公司)等省内外10余个企业开展稳定的校企合作,建成建成校外实训基地15个。满足学生企业综合实习课程的教学要求,使学生提高岗位工作能力,尽快适应就业,实现专业教学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3、部分实验室照片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室



电力供配电综合实验室



过程控制实验室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



工控系统实验室

4、主要开设实验项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专业特色:

1、面向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兴行业,定位合理

自动化专业主要面向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新能源控制系统、无人驾驶、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支柱产业和新兴行业,定位在“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是“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毕业生可从事智能控制系统或产品的研发、设计及制造,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维修,嵌入式开发、AI控制、智能机器人的软硬件研发和测试等工作。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实施“3+1”培养模式,通过1年的企业综合实习,提高学生岗位工作能力,满足上岗工作要求,实现专业教学与就业的无缝衔接。本专业围绕新一代智能控制技术设置相关课程,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以OBE理念为指导,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化的教学方法,将最新自动化技术引入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拥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优秀教学团队

自动化专业拥有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层次结构分布合理的专任教师队伍。专业带头人在自动化领域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且本专业教师均具有良好的教学、教研和科研水平。教学团队老中青结合,形成以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教授、副教授、讲师为主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为100%,实践课教师80%具有企业工作经历。近年来团队教师主持省级和校级教研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近40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1部,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

4、拥有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实践教学条件

自动化专业设有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建设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系统、单片机应用、嵌入式开发与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与PLC、工控系统、过程控制、职业资格证书实训、创新创业等22个实验室,充分支撑学生实验实训课程及相关竞赛、科研、毕业设计等需求。

5、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目前已与广州小蚁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弘德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分公司)等省内外10余个企业开展稳定的校企合作,建成建成校外实训基地15个。为学生综合实习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同时也为学生能够更好地衔接就业,提高岗位工作能力做准备。

6、毕业生就业质量高

自动化专业学生基础厚能力强,近年来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等专业竞赛中多次获奖。本专业实行多证书教育,毕业生在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之后,还可获得2〜3个职业技能证书。

本专业就业领域非常广泛,在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线、新能源控制技术、无人驾驶控制、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都是可供毕业生选择的且专业对口的就业方向,工作岗位技术含量高,工资待遇好,发展前景广阔。



组织风采

团委学生会





“十大歌手”比赛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它能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 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示出我校师生团结创新、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十位歌手用歌声诠释青春,用音乐传递情感。无论是动人的旋律,还是深情的歌词,都使我们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心灵的震撼。





“红星照耀中国”团史知识竞赛,充分调动我院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学习促进实践,展现出更好的青年面貌!帮助广大学子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团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大家对学习团史的热情和积极性。









“燃烧青春,追逐梦想!”校运动会活动中,我院的老师与同学们在赛场上屏息凝神,只待一声号令,卯足气力,只为突破自我。汗水与欢笑相拥,泪水与挫折交融;青春与阳光并肩,激情与呐喊相伴。

易班学生工作站









新生班级风采大赛是易班学生工作站的传统活动,活动中我院各班级团结进取,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为班级争光。进一步推进班级文化建设进程,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现新生班级的才华与活力和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资’行合一,助你远航”资助趣味游园会活动中,我院通过趣味游戏的形式对最新奖助政策进行宣传,现场氛围轻松活跃,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了解,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解答学生关心的最新奖助政策问题,希望能让更多同学深入了解资助政策并能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度过难关。









“心存感恩,闪耀青春”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以感恩为主题,视频、摄影、故事为表达形式,通过学生讲解其背后的感恩故事,引导学生常怀感恩之心不忘党恩、国恩、父母恩、师长恩和帮扶恩,以一颗感恩之心对待身边人给予我们的恩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助学筑梦,资助伴行”资助政策宣传座谈会,我院通过活动充分了解资助落实和宣传情况,老师和同学相互提问,询问有关资助政策落实和宣传的问题,倾听同学们对资助政策的了解,为学院进一步提高认定精准度,做好分类分层精准自助,着实提高学生资助工作实效,确保符合家庭经济困难条件的学生,都能享受到相应资助。

创新创业导航站







“筑梦青春志在四方,规划启航职引未来”,通过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更好实现以赛促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择业观,科学合理规划学业与职业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以赛促教,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水平,做实做细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以赛促就,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构建良好科技生态 ,激发学生实操能力”,在校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可能更多的还是理论,为了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创新创业导航站举办了科技活动月。通过科技活动月举办的比赛,激发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师生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增进团结配合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相长的意识,并从中扎实各学科基础,提高专业素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响应国家号召,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激发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推进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举办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灯塔宣讲中心







党理论学习宣讲是灯塔宣讲中心的重要活动,我们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同学心中,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并全面推进学生关于党的理论学习工作,让同学们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即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为我校创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创新力的文化学习氛围。





“以青年之声,传递红色故事”演讲比赛中,鼓励了大学生始终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学用新思想,奋进新时代”活动:成功鼓励了大学生积极学用新思想并与实践相结合,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助班团



“心之所向,落笔予你”树立正确恋爱观征文比赛是助班团举办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培养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性对待恋爱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学习、工作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同学们端正恋爱动机,树立起文明健康理性的恋爱观,防范因恋爱问题导致心理危机事件或违法违纪行为。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生助理班主任开展的“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防艾主题班会宣传活动。进一步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我院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提高对弱视群体的关注,增强社会责任感,营造良好抗艾防艾的校园氛围,让同学们知道预防艾滋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体育强身,精神铸志”电气杯篮球赛是助班团举办的体育竞技类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外娱乐生活,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培养同学们的顽强奋斗、勇于拼搏的优良品质,并推动校园篮球运动的发展,致力于打造一支综合能力强的学院篮球队,也为钟情篮球的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促进各班级间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我院大学生综合素质,让长期在学习压抑环境下的同学们有个拥抱阳光的机会。

大学生自律委员会









  “争做文明学生,校纪校规知识竞赛”中,以《学生手册》为主要考察内容,考察选手们对校纪校规的了解程度。通过此次比赛,不仅促进了我院优良学风的建设,还增强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相互合作的平台。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习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学风建设优秀班集体表彰大会,提高了同学们建设优良学风的主动性,推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笔墨成林,墨痕留香” 学习笔记活动中,每位选手的笔记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此次活动不仅能促进优良学风的创建,还能保持同学们良好学习习惯,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勇敢追逐梦想,记录进步点滴。

学生党建工作中心









学生党建工作中心引领我院各年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展现新一代青年大学生砥砺前行、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开展原创性“党知识挑战赛”系列活动,旨在提高我院学生的党性修养,深化大家对党的历史、理论知识和政策的认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生党建工作中心每年重点开展的支教活动,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生动体现,致力于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互动、踊跃发言,在欢声笑语中收获知识,加深了对红色经典历史以及人物的认识。





学生党建工作中心以红色爱国电影为核心开展影视教育活动,让学生们从影片中感受党的光辉历程,增强我院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理想信念,启示学生们在新时代中做出新贡献,阔步新征程,将党伟大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为实现共产主义奉献自我,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青春。





学生党建工作中心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广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磨砺成长,展现中国共产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使学生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树新风、育新人,推动文明社会发展,也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融媒体中心







“星光璀璨,健康闪耀”荧光夜跑活动旨在促进同学们身心健康,给同学们一个锻炼身体的机会,同时,借此机会释放心理压力,鼓励大学生增加户外活动,让同学们在运动中找寻乐趣,在运动中成长,在运动中挥洒青春的汗水,获得更多乐趣,传播更多正能量。





“ 同‘声’所向,你我共‘音’ ”配音大赛的活动是基于对声音艺术的热爱与探索,以及对学生多元才能的培养和展示,同时,培养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配音技巧,锻炼同学们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为校园生活增添更多色彩。





举办“秋韵徜徉与落叶邂逅”为主题的摄影大赛,旨在让沉闷的学习生活增添一丝趣味,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同学们的摄影技巧和审美素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减轻生活的压力,探寻生活中隐藏的温柔,寻觅人生的意义,同时也为给校园增添一份独属秋天的浪漫。

编辑:舒佳宇

文字:融媒体中心

图片:融媒体中心

初审:张彬

复审:陈强

终审:陈文华

广理电院微信公众平台欢迎广大师生的投稿。

投稿题材不限,内容涉及校园文化活动、先进个人事迹、所思所悟等。作品要求原创并配图。(投稿发表按照综合素质测评有关规定予以加分;推文编辑以及文字人数不超过2人)

投稿邮箱:1786177250@qq.co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哦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哦

本版积分规则